因為東北風土馬拉松,帶我終於第一次踏上日本東北的土地,走訪三一一東北大震災之後,這一個經歷創傷後繼續懷抱希望往前進的地方。
東北風土馬拉松的緣起就是為了支持災區復興,除了透過馬拉松賽事吸引觀光人潮,在賽事前日也規劃了好幾條 local tour 路線,有興趣的跑者或同行親友都可以自行報名,親身體驗災後八年,東北的樣子。
可以參加的在地觀光路線共有七條,其中兩個選項是一泊二食的規劃,周日會安排專車直接把跑者接駁到起跑會場。在考慮報名哪一條路線時著實有一點選擇困難,後來好像是朋友說「女川町復興應援」小旅行是2019年新增的路線,應該蠻值得去看看,於是就這麼決定啦!
Local tour 的行程從東北風土馬拉松官網連結可以找到,為了吸引更多外國跑者參與,介紹及報名網頁除了日文也有設置英文版。透過線上報名並繳費後,會收到一封確認完成報名的 email,行程當天只要憑 email 報到即可。
行程上午十點出發,大部分的路線都是在仙台車站東口的巴士月台集合。
來到巴士乘車處,各領隊已經舉好路線牌在這裡等候,找到自己路線的負責人,確認姓名之後就可以上車了。
相較於其他路線出動遊覽車載客,可能因為女川町是新路線大家還不大熟悉,報名這個行程的連同我們這兩枚外國人一共四名,搭小巴也不會太擁擠。
女川町位在仙台東北方,車程約一個半小時,上車後領隊小姐簡單介紹這天的行程,除了中間停靠休息站之外,一路上不會一直講個不停,大家也可以趁車程稍微休息一下。
宮城縣是東北大震災中受災最嚴重的區域,其中女川町距離震源最近,加上海岸線較為短淺,海嘯帶來相當嚴重的損害。當年女川町人口未滿一萬,將近一成死亡(包括失蹤者),九成的住宅受損,受災區域相當廣;聯外的女川車站也被海嘯沖毀,交通深受影響。
即便如此,女川町在受災地區當中算是很快地展現災後復興成果,2015年JR女川站新建落成,JR石卷線全線通車;原本滿目瘡痍的濱海地區重新打造成海濱景觀商店街,歡迎觀光客之外,這裡也是當地居民的休閒生活區域。同時在三月的第四個周末,女川町也舉辦「復幸祭」,期待藉由祭典的方式振興地區經濟,讓女川町再度活絡起來。
所以我們這天的行程就是參訪女川町,也可以體驗甚至參與「復幸祭」的相關活動。
巴士停在新建的女川車站前,我們的第一個行程是來到車站前廣場、也是新建的「 女川フューチャーセンターCamass 」(future center) 聽取女川町復興足跡的簡報介紹,同時午餐。
本以為簡報內容可能會帶到當年的震災回顧,有點擔心自己情緒不受控,畢竟現在看到那些當時的相關報導、影像紀錄等等,還是會很揪心地眼眶紅,更何況自己此時身處事發現場。
還好內容直接從女川町的復興計畫開始說明。
女川町之所以能夠很快地復興主要是來自民間團體奧援。復興計畫是個至少20年的長期抗戰,考慮到20年後城鎮再生之後的人口結構,目標已30-50歲的人口為復興主力,第一個10年完成硬體建設,再一個10年振興經濟,目前主要是硬體面的新興,但也足以展現人們在這千年一度的大自然挑戰下的強韌恢復力。
午餐為大家準備的是女川町名物-女川丼。主講人一直請大家不要介意,邊聽他說明邊用餐沒有關係,可大家實在不大好意思先開動。
當時我們所在的新JR女川站周邊,一路推進到前端的海岸線,311當年完全被海嘯帶來的海水倒灌淹沒,幾乎全毀。考慮到當時海嘯高度高達15公尺以及災損範圍,現在女川町的主要生活圈幾乎往後推到新車站後方的區域,濱海區域則是規畫成公園及日常生活和觀光需求都能滿足的景觀商店街。
主講人特別了介紹幾家商店街入駐的特色店家,推薦大家在之後的自由活動時間可以去走走看看。
復幸祭的主要活動都安排在隔日舉行,週六的女川町還很寧靜。午餐後我們有大約四小時的自由參觀時間,雖然濱海商店街範圍不算非常大,但以我們最近這種悠閒的步調來看,時間還是有點不夠。總之先前往新建的JR女川站。
車站外頭一直延伸到商店街的燈柱上懸掛設計簡單的羅馬旗,上頭寫著「START ONAGAWA」,象徵女川町的再出發。
新建的女川車站是一幢三層樓簡約設計的建築,除了作為進出女川町的玄關,女川車站扮演了居民集會的重要角色。二樓是過去鄰接車站的女川溫泉,三樓是可以眺望海景的展望台。考量到未來若又遇到如同311般的天災,新車站的位置往內陸移動150公尺,地基也墊高7公尺,都是為未來防災所設計。
先沿著商店街一路走到海邊,回頭所見嶄新的建築,讓人很難想像當時這個區域竟是完全被淹沒在汪洋之下。
再往海邊走,圍籬圍起來的區域還在進行整備工程中,不過其中這一棟當年被海嘯沖倒的鋼筋水泥建成的派出所遺跡將以此原貌保留,在積極向前之餘,也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記大自然的威力與無情,要常懷敬畏之心與之共生。
在商店街裡靠近海邊的方向有一棟「女川町まちなか交流館」,感覺像是町民活動中心的公共空間;一樓大廳展示女川町歷史介紹,以及震災以來的復興進程。
回顧311當時的災損狀況,也一步一步紀錄女川町走向重生之路的重要里程碑。
再走回商店街,利用有限的時間快快逛一下,順便以「實際行動」支持女川復興。
時間不夠一間一間慢慢逛,有些只能走馬看花,例如這一看就覺得好可愛很好買的生活雜貨店。
簡報主講人很推薦的啤酒 bar,可惜傍晚才開始營業,註定無緣。
這家名字很可愛,叫做「OCHACCO」的日本茶專賣店也是重點推薦之一,大部分都是使用當地素材調製的風味茶,加上創意且具巧思的裝盛和排盤方式,特調風味都讓人很想嘗試。
簡約優雅的店內裝潢,深海般的藍色雖屬冷色系,卻能給人溫暖的感覺。
櫻花季即將到來,應景的櫻花風味茶搭配春色爛漫的陳列,很難忍住不入手。
雖然時間有限,精緻小店還是讓我們忍不住坐下來喝杯茶暖手,搭配的點心像是 Scone、瑪德蓮蛋糕也相當美味。
另一家重點推薦是使用宮城在地素材製作的手工香皂店「三陸石鹸工房KURIYA」。
如果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參加店內體驗課程自己手作香皂。香皂不使用香料或精油調味,而是運用食材如紅酒、紅蘿蔔、米糠、海帶芽、蜂蜜等等的天然素材來展現色澤及香味,包裝精美如同巧克力一般,於是錢包又失守惹。
女川町既然靠海維生,水產漁獲當然也是這裡的強項,因此濱海商店街中有一排「地元市場」幾乎就是水產美食街。
現場內用之外,也可以採買回家。
ほや(中文好像叫海鞘)是當地名產之一,外型很像火龍果或鳳梨,吃起來是有點像花枝的QQ口感。
在ほや裡頭包雞蛋作成 "ほやたまご"是女川町的鄉土料理,我們買了兩顆打算回飯店試試,結果一路上吃太飽一直沒有機會打開來嘗。
另外這個擁有很美名字的「リアスの詩」-昆布卷也超美味。
我們正在好奇地研究時,店家阿姨很熱心地介紹這很好吃喔,一邊拿出試吃品。果然真的一入口驚為天人!!!
醃漬昆布卷上醬燒秋刀魚或鮪魚都非常對味,確定這包裝海鮮可以帶回台灣,又買了幾盒準備回家下酒用。和親切的阿姨閒聊發現我們是來跑馬拉松的台灣人後,阿姨超開心地跟我們合照留念。常常都覺得日本真的越鄉下越好玩,濃厚的人情味都是讓旅行收穫更富足的調味料。
也有新鮮海膽。可惜隔天有半馬要跑,這天只得先忍住吃生食的衝動。
另外也有戶外燒烤區。這裡可以自己挑好水產後,在座位上自己現烤,如果天氣再溫暖一點的時候,新鮮的戶外 BBQ 也是享受呢!
匆匆逛完海邊的水產市場,我們趕回女川車站男側的女川町役場,為了觀賞女川町復幸季的前哨戰「津波伝承 女川復幸男」活動。
其實這是一場大家都可以參加的短跑競賽,只是背後的意義不僅僅只是一場賽跑。
這是一場與命運相搏的賽跑。
平時也許只是演習,可倘若真如八年前311那一天,晚一秒就是天人永隔。
「津波伝承 女川復幸男」就是為了提醒大家海嘯來時要往高處逃命的演習活動。2011年3月11日當天海嘯登陸的 15:32是起跑時間,起跑不鳴槍,而是高喊「逃げろ(快逃啊)!!!!」,然後大家全力往高處的白川神社衝。
這天風超大,雖然手凍得不得了,但還是想記錄下起跑這超有氣勢的畫面。
活動的氣氛相當熱鬧歡樂,就是透過這樣祭典般的方式,提醒大家不要忘記大自然威力的無情與猛烈,以及活在世上的每一分鐘是多麼珍貴。
隨著復幸男活動結束,女川町準備正式迎接隔日歡樂的復幸祭,而我們這天和女川町短短的緣分也告一個段落。
誰說災後重建一定是沉重與悲情,女川町以這樣歡樂熱鬧的祭典形式告訴大家,我們可以帶著希望,擁抱過去的創傷,展望未來,珍惜當下擁有的每一分鐘。
這日行程的領隊小姐是宮城縣當地人,在回仙台的車程上剛好經過當年受災區域時,同時跟大家說明當時的災情。當年她的住家一帶受到震災影響,好一段時間沒水沒電沒瓦斯,交通也中斷,一天只有兩次能到商店排隊購買食物的機會,得自己撿柴生火、提水桶打水生活,雖然辛苦,但比起那些失去親人的災民,一家平安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
領隊小姐說起這段過去時,眼中微微泛起淚光。時間抹不去那些記憶,但隨著時空推進,人們總會找到與傷痛過往共處的方式,畢竟,存活下來的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認真地過好每一天!!
在寫這篇文章同時,上網查了一些關於女川町震災當時的影像紀錄,看到當時的受創嚴重程度,再看看這次造訪拍下的照片,心中充滿的是希望與感動。
*311震災發生三天後,女川町現場勘查報導記錄:
*REC from 311~の現在地: 宮城 女川町 定點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