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10月趁著瀨戶內藝術祭期間,在雨中和直島匆匆一瞥,和主要景點擦身而過加上壞天氣累積的怨念,反而讓我對直島產生興趣,回來後查了不少和直島相關的資訊。
自2010年開始催生瀨戶內藝術祭的 Benesse Group (中文公司名好像譯為"貝樂思",前身為「福武集團」,主要從事文化教育出版事業,在台灣大家比較熟知的出版品就是「巧連智」),早在1985年就在直島南部進行開發,起初的想法是希望透過文化藝術創造一個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都能夠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最先誕生的是「直島國際露營場 (直島国際キャンプ場)」,由安藤忠雄監督設計而成。
其後整個概念擴展為「直島文化村」(應該就是現在所謂的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有更多的藝術家、藝術作品加入而成為現在的規模,也算是為瀨戶內海藉由藝術重生奠定基礎。Benesse House Museum 於1992年率先開館,把美術館和飯店結合在一起,參觀訪客直接住在美術館裡,與自然共生,被藝術包圍。
那時短期內還沒有再訪瀨戶內的計畫,好奇地查了下 Benesse House 的房價,隨便都是三萬日幣起跳,以為那是單人的價格實在太奢侈,加上和朋友聊起時,朋友說這裡很熱門,就算有錢也不見得能預訂到,於是我以為這高檔的地方應該與我無緣了。
後來年底的旅行計畫意外地又繞回瀨戶內海,行程排下來拜訪直島的時間正逢耶誕節,心想著要不要送自己一份耶誕禮物,不死心地又查上 Benesse House Museum 網站,看搞不好會有特別方案之類的。這回仔細一看,發現那房價其實是雙人價格,算算我們負擔得起的房型剛好就剩一間房,而且每間房間都是面對瀨戶內海的開闊海景!!!
和同行好友火速討論後,秉持著旅行途中可以有一晚放縱小奢侈的原則,立馬預約搶房成功! 連耶誕晚餐和隔日的早餐都一併預訂起來。(房價不含餐點,晚餐早餐等都需要額外再付費)
萬事俱備,期待好天氣。瀨戶內海無敵海景,我來了!!!!!
彷彿聽到我的執念,回到瀨戶內海的頭幾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碧海藍天是我想像中的顏色。
Benesse House 在宮浦港口提供接駁服務,小巴車身上註明「住客專用」有種特權感。司機先生確認了我們的訂房預約姓名,在行李上繫上住宿設施識別,直接幫我們把行李拎上車。
距離發車還有一點時間,我們就輕鬆地在港口邊晃晃,順便跟晴天的紅南瓜合照。
現在的 Benesse House 住宿空間由四個主要區域構成,包括:
- Museum: 是最初始的和美術館共構的住宿空間,共有十間房。
- Oval: 要從 Museum 棟搭乘專用軌道車登上位在山丘上的建築,共有六間房,既然地理位置較高,視野應該更開闊。
- Park: 位在比較靠近海灘的區域,共有40餘間房,主要的餐廳、戶外藝術作品都在這一區。Park 棟地下一樓的空間展有杉本博司的作品。
- Beach: 顧名思義就是位在海灘邊上的建築,共八間房。這邊的房間適合人數較多的家族旅行。
我們預訂的是 Museum 棟的房間。房間數量少,想來也比較安靜。
同樣出自安藤忠雄之手,Museum 棟的外觀由石牆和清水模構成,簡單低調卻很大器。抵達的時間才剛近中午,把 check in 手續辦好但還不能進房間,於是搭上接駁小巴,先往山上走前往上回錯過的地中美術館,然後到山下的海邊晃晃,再回房間準備晚餐。
晃一圈再回到 Museum 棟已經接近傍晚,這天天氣這麼好,期待著一會進房間之後迎接我們的風景。
和外觀風格一致,室內裝潢也是清水模。
美術館棟建築只有三層樓,一樓到B1是作品展覽空間及餐廳,房間分布於2,3 樓。
我們的房間位在三樓,走出電梯走廊兩側有很好的採光。
從樓層平面圖可以看出美術館棟的建築由兩個主要的幾何圖形構成。圓形部分是展覽區和公共空間,住宿區域的矩形建築斜搭在一樓的方形空間上,應該是為了房間取景而這樣設計的。
通往房間的一路上依然是清水模搭配深木色地板、黑灰色房門,簡單穩重的色系組合。
沒有甚麼先進的房卡或密碼鎖之類的,就是一把附上手作風木牌鑰匙圈的房門鑰匙;房門很沉重,要很用力才推得動,可能也因此隔音效果很好。
走進房間我們 check in 時寄存的行李已經送進來了。
陽光從落地窗灑進屋內,自然的天光比甚麼燈光效果都來得強。
建築和美術館公共空間裝潢的色調比較沉穩,有點嚴肅的感覺;來到房內也是簡單的木質地板,白牆搭上同樣是木質色調的家具,還有牆邊點綴的清水模屋柱壁板,讓房間的感覺很清爽溫暖。
畢竟重頭戲是瀨戶內海無敵海景,怎麼能用過於華麗的裝潢搶過自然風光的顏色呢?!
這 Museum 棟落成於1992年,房間擺設頗有老式飯店風格,物件簡單但擁有一定的質感,空間非常寬敞。
除了住房和美術館身處同一棟建築外,每個房間其實也是個小展場,牆上的掛畫各間房都不同,展出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我們住的 305 房掛著的是德籍攝影家 Thomas Ruff 的作品「星雲」。
所有的客房用品都精簡地陳列收納在這張木桌上。
可能是因為山區蚊蟲多,抽屜裡還貼心地提供防蚊液。
睡衣是長板襯衫的款式,質料也很舒服,直條紋的設計很有居家感。
桌上還有一台 BOSE Wave 系列音響,印象中這台也可以連接 iphone 播放音樂,或者飯店也有提供CD出借的服務,本來打算去挑張CD搭配瀨戶內海景,結果後來晚餐吃太飽一整個忘記。
浴室同樣地走簡單路線,提供的沐浴用品可是來自泰國的 THANN 芳療系列,這牌子之前去曼谷的時候也很愛買,味道很自然療癒。
講了半天,最期待的其實就是拉開落地窗窗簾的那一刻!!!!
屋外陽台空間也很寬敞,和隔壁鄰居以幾乎沒有遮蔽作用的欄杆相隔,雞犬相聞,好親密的距離。
不過我覺得當坐下來看到眼前這片海景時,完全就不會在意其他的問題了,一心只覺得「這房價好值!!!!!」
雖然是陽光滿盈的冬日,吹來的海風還是很冰涼,可是坐在這裡真讓人一點都不想把腳步移開。
往下可以看到蔡國強的作品「文化大混浴」。
這是真的可以進去泡的露天風呂,住客只要事先預約就可以進去體驗。
從屋內把窗簾拉開就是這樣的光景,一整個讓人尖叫不停。
太陽西下的速度很快,不一會就是日暮夕陽時分,好贅沢的風景。
夕陽照進房間,色調都溫暖了起來。
飯店提供的有機咖啡很特別,不是濾杯濾紙或掛耳包,包裝裡直接附上可以架在咖啡杯上的濾盤,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裝置呢。
沖了一杯咖啡,然後坐在陽台上享受瀨戶內海的夕陽。直到日落後,遠處的城市亮起燈火,
隔天跟著天色亮起,我也起了一個大早。
天氣預報很準確,這天的直島下起了雨,落地窗上也佈滿冰涼的霧氣。
不遠處的路燈都還未熄滅。
雖然下雨的確是有點掃興,但雨霧中瀨戶內海的迷濛光景是另一番誘人的風情。
往另一個方向去,可以看到美術館戶外展區牆上,日本當代攝影家杉本博司的「海景」系列作品。
每禎照片猛一看以為都是一樣的、黑暗中的海平線,直至近看才會發現每幅都是不同的海域,演繹了各種海的表情。
天色漸亮,但霧氣依然濃重,冬雨細細密密地下著,大海也寧靜地承受著。
下榻 Benesse House 除了在住宿期間可隨時參觀 Benesse House Museum 之外,check in 後可以到二樓的 cafe 兼紀念品店享用迎賓飲料和小點心。
Cafe 屋外也陳設著展覽作品,當然也有瀨戶內海海景相陪。
酒杯中冉冉上升的氣泡很能呼應此刻雀躍的心情呢。
除了Museum 棟的室內展品之外,其實從山腳下 Benesse House Park 棟戶外的作品公園區一路往山上走,沿途都是作品展覽空間,自然地融合在地貌裡。
最為熟知的就是草間彌生的黃色南瓜了。
艷藍色的海水和陽光照耀襯托下,黃南瓜閃爍著奇異的色澤。
沿著海灘往上坡方向走,經過這一棟位在海灘正後方的建築就是 Benesse House Beach 棟的住宿空間。
好像探險一般,循著蜿蜒的山路往上,再沿著小徑朝海岸的方向走去,飯店私人碼頭棧橋的簡潔線條朝海中延伸而去,各種媒材的戶外雕塑、裝置藝術作品也一一出現。
Benesse House 在這瀨戶內海的小島上構築了一山當代藝術的樂園,對我而言,當代藝術作品好像也沒有那麼艱澀難懂了,就在觸手可及的距離中,意圖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方式裡,嘗試閱讀、解碼藝術家創作的心意。
[Benesse House]
* 地址: 香川縣香川郡直島町琴弾地
* 電話: 087-892-3223
* 官方網站: http://www.benesse-artsite.jp/benessehouse/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3 Winter @ 從京都到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