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六月,是紫陽花的季節。
一直嚮往著在京都盛開的紫陽花風景。也許是宇治的三室戶寺、可能是大原三千院、抑或者是往奈良方向的藤森神社、還是右京區的松尾大社或梅宮大社,都是還在腦海中,尚未有機會親身造訪的美麗畫面。
但從來沒有想到過,在台北也可以賞紫陽花。碰巧從小莎的部落格裡看到她最近上竹子湖賞花的遊記,當下決定周日上完日文課後,直奔竹子湖。
這一片紫陽花田位在竹子湖的水車寮步道旁。
在FB上丟出了周日午後想去賞花的訊息,朋友建議賞花還是早上出發比較好,因為花朵們還沒有經過毒辣日頭的日光浴,花況會比較好。可惜早上要上課,只有下午的空暇。不過這天一早起來天空多雲,天色有點陰暗,我還擔心上山會下雨。
下課後搭了捷運到北投站轉"小9"公車,直奔竹子湖。前往水車寮步道的話,可以在"竹子湖派出所"下車,然後往湖田國小的方向走,快到湖田國小時有一條小路右轉進去,會看到湖田國小的操場,然後沿著操場旁邊的那條小徑一直往裡走就對了。然後沿著海芋田的田埂,就會通往水車寮步道的入口。
運氣很好地山上沒有下雨,比起市區的悶熱,山間的微風吹來很舒服。
「水車寮步道」是當年竹子湖居民的「米路」。日據時代蓬萊米在竹子湖山谷中種植成功,附近農民收穫稻穀之後,經由步道運送到水車寮步道上的"水車寮碾米廠遺跡"碾製成稻米,再透過這步道送出到外面販售。台灣最早栽種出的蓬萊米,可能都是透過這條步道才得以走出山中,普遍於台灣各地種植。(資料參考來源:健行筆記 )
這一片紫陽花是私人栽種的花田。循著水車寮步道步行大約 5分鐘左右吧,花田的入口就在步道旁。
參觀費用是 100元,可以進入花田參觀拍照,離開時還可以帶兩朵花回家。
我從來沒有看過真正的紫陽花。在我的想像中,紫陽花大概比拳頭大一點吧。
一走進花田迎面而來的第一叢淺藍色紫陽花,每一朵花都比我的臉還大! 但這由一小朵一小朵小花瓣組合起來的球形花朵,每一朵都像一束精心手紮的花束呢。
雖然整片花田清一色都是藍紫色系的花朵,但因為太壯觀了,怎麼拍都好美。而且藍紫色的花束有種優雅的神祕感。
因為外型的關係,紫陽花又名繡球花,日文叫做あじさい。六月正值花期,所以在日本很多和果子、甜點都會出現紫陽花的意象。
紫陽花原產於中國和日本,18世紀時被引進到歐洲種植。除了這天看到的藍紫色系之外,其實還有其他的顏色變化。花色受到土壤酸鹼度的影響,酸性土壤種出的多為藍色系,鹼性土壤則可以種植出紅色的花朵。
白居易當年被貶至杭州當刺史的時候,與紫陽花相遇,留下了這樣一首詠花的七言絕句:
"何年植向仙壇上 早晚移栽到梵家
雖在人間人不識 與君名作紫陽花"
據說這也是"紫陽花"花名的由來。
花很美,但我卻有一點小小的失落。
我想看的是,能夠和周圍環境、人文或歷史氛圍融合在一起,能夠和周遭事物相互輝映的紫陽花。由人工豢養,被圈在一方田地裡栽種的紫陽花雖美,但好像就是少了一分靈氣,少了一分生命力。
也許是我要求太多了吧......
擁有當下的美可以欣賞,就是一種幸福了。
雖然往下眺望大台北盆地一片迷茫,但初夏午後陰涼的山間田野空氣真的很療癒。
[竹子湖 水車寮步道]
交通方式: 捷運淡水線於石牌站轉小8公車,或於北投線轉小9公車,至"竹子湖派出所" 下車,步行約10-15分鐘可達。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水車寮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