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JPG

[蒙帕納斯墓園 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

地址: 3 Boulevard Edgar-Quinet, 75014 Paris
交通方式: Metro Line 4,6 於 "Raspail" 站/ Line 6 於 "Edgar-Quinet" 站下車

在歐洲雙城之旅成行前的那兩個月,連續每週六都很勤奮地一早奔波到板橋看醫生,因為想避開忠孝復興站週末的擁擠人潮,我回家的路線通常是搭板南線到台北車站轉淡水線,然後再從雙連站轉搭公車回家,雖然麻煩了點,但至少不必因為被人擠來擠去破壞了心情。一天在台北車站下車後,心血來潮地沿著中山地下街一路走到雙連站,那時我才發現原來有這樣一段地下書街,隨意地亂逛了一會,發現一本有趣的書 "長眠在巴黎"

書的封底有著這樣一段話: "如果不是生在巴黎,至少也要死在巴黎;如果沒有死在巴黎,最好也能埋在巴黎。" 這,應該也可以算是與一座城市發生親密關係的浪漫方式吧!

我還記得小時候搭校車的必經路線是辛亥隧道,隧道上方那滿山遍野排列得亂七八糟的陵墓,與 "浪漫"二字完全沾不上邊,加上鬼故事的催化,讓人從來不覺得墓園是個沒事可以走進去逛逛的地方。直到在美國生活那幾年,注意到有些墓園因為埋葬著史上留名的知名人物而成為觀光景點,這些墓園也因而成為見證歷史的一部份,而且西方人的墓園也不如台灣這麼地陰森可怕,我對墓園的看法開始有所改變。

巴黎一共有四座主要的墓園,包括蒙馬特墓園(Cimetière de Montmartre)、蒙帕納斯墓園 (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拉榭思墓園 (Cimetiere du Père Lachaise)、先賢祠 (Panthéon),在這四個地方分別安息了許多知名的偉大靈魂,尤其是先賢祠 (Panthéon),其地位更是如同忠烈祠一般,為法國偉人們長眠之處。

001.JPG

我們這次住在蒙帕納斯車站旁的大馬路 (Ave. du Maine) 邊上,沿著 Ave. du Maine 左轉 Rue de la Gaite 走到底就是 Boulevard Edgar-Quinet,接著右轉再往前走五分鐘左右,即可抵達蒙帕納斯墓園的正門入口。 話說 Rue de la Gaite 也是一條有趣的小路,聚集了很多餐廳及小劇場,還有掛著厚重絲絨門簾的成人表演劇場,這應是一條屬於夜生活的巷子,我們經過時還不到上午十一點,巷弄尚未從前夜的歡愉喧鬧中甦醒。

Boulevard Edgar-Quinet 延續著寧靜的氛圍,這天清晨剛下過雨,還有點濕漉的人行道與夾道的落葉交織著一種蕭索的氣氛。接近墓園的地方有一家花店,供人選購憑弔前人的花束(?)。印象中我們在台灣掃墓通常都是準備兩大把菊花,插在墓前的花瓶裡;歐洲人很妙,直接擺上盆栽,也許更有長青之意吧!

DSC09013.JPG

DSC09014.JPG 

也許是前來瞻仰名人墓櫺的遊人眾多,在大門入口旁的管理室可以索取墓園地圖,上頭很清楚地標示了每位名人長眠居所的位置。

"長眠在巴黎"一書中針對蒙帕納斯墓園作了簡單的介紹:(page 8)

"蒙帕納斯不屬於環繞巴黎的七座丘陵地。如今繁華無比、全球知名咖啡廳林立的 Vavin-Raspail 十字路口一帶,十六世紀時卻是巴黎人的垃圾場。十七世紀,該地原為修士的私人墓地;大革命期間,原本隸屬於教會的這塊土地收歸國有,並將在醫院過世、沒有家屬料理的病人埋葬於此。"

"十九世紀,巴黎市取得這塊土地與鄰近土地,建造一座專供塞納河左岸市民埋葬之用的墓園。蒙帕納斯墓園最初只有十來公頃,一八四七年才擴充為兩倍大。十九世紀末,由於道路整治工程,將墓園一分為二,規模稍微變小了一點,從此以後就沒什麼變動。這座巴黎市第二大墓園佔地十九公頃,先後已有三十萬人葬於此地...."

005.JPG

掿大的墓園裡,十字路口都有著清楚的路標指示區域及方位。

008.JPG

沒有凌亂陰森的恐怖,而是靜謐肅穆的靈魂安息之處。

006.JPG

墓塚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整座墓園也像是雕塑蒐藏館。幕上石雕人像線條細膩栩栩如生,婦人落寞憂慮地蹲坐著,彷彿在焦慮未來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的日子該怎麼走下去,無神的雙眼訴說心底深處無盡的哀傷。

007.JPG

從墓上的裝飾猜測在此安息的應是一名軍人,我想像著也許是二戰期間不幸捐軀的將士,站在墓旁悼念的雕塑是盼不回夫婿的婦人,雙手緊握為逝者禱告永生的安寧,長長的頭巾披垂著,看不清婦人的表情,而頭巾的線條有種悲涼感,我不禁想起蘇軾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002.JPG

如果從 Boulevard Edgar-Quinet 的大門走進來,最先可以遇到的應該就是沙特與西蒙波娃的合葬墓;在聖哲曼教堂旁、雙叟咖啡前的路口也有個 "Place Sartre-Beauvoir" 紀念這兩位文壇聞人。

003.JPG

波特萊爾的墓也吸引了不少旅人前來,可能是手抄他的作品、或是以地鐵車票,在他的墓上留下懷念的痕跡。

004.JPG    

我也是讀了"長眠在巴黎"一書之後才特別注意到朗格瓦(Henri Langlois) 的墓。朗格瓦是法國電影資料館創辦人,對於保存二次大戰前後的電影有著相當大的貢獻,他以畢生心力保存、挽救的經典畫面也伴隨著他長眠於此,相信這也是最好的墓誌銘。

 009.JPG

010.JPG

散步的途中天氣漸漸變晴,陽光也出來了,葉落滿地的墓園居然給了我一種溫暖的感覺。繼續拿起我的傻瓜T90不停的拍,朋友開玩笑地說: 在墓園裡也能拍得這麼開心是怎樣....

只是,走在被落葉鋪滿的人行道上,陽光暖暖地透過樹梢灑在身上,我突然覺得,天堂好像就在不遠的地方......

012.JPG

之前聽朋友說,天主教的掃墓日約莫在十一月初。散步的這天是 11月2日,可以看到人們帶著鮮花來追思親友。

我為了拍照,一邊走一邊不時東張西望,就這樣注意到一位父親帶著四名年幼的女兒來到墓園裡 (他們的關係是我推測的),孩子們天真地在墓園的小徑嬉鬧著,父親則是在一旁用公共水龍頭澆灌帶來的鮮花,忽然間其中一名小女孩 (約2-3歲)跌倒而哭了起來,其中看似較年長的女孩 (約莫 5-6歲) 趕緊跑回去扶起哭泣的妹妹,細心地幫妹妹拍掉身上的泥土,然後扶著妹妹的肩繼續往前走。

我不禁開始想像發生在這群父女間的故事,也許這是位鰥居的男士,妻子過世之後只好獨力扶養四名年幼的女兒,而從小就失去母親的孩子也很貼心、獨立與堅強,努力地彼此照應著......

也許墓園就是這樣一個會讓人突然多愁善感起來的地方。

 

[另類的巴黎地底之旅]

另外,根據旅遊指南的介紹,在蒙帕納斯墓園東南側靠近地鐵站 "Denfert Rochereau",有一個 "地下墓園 Les Catacombes",在這裡可以來一趟地底之旅,真正探訪屬於死者的世界。

這個地下墓園是因為十八世紀末巴黎開始進行都市規劃,於是開始整理市區中影響新都市計劃的墓園,尤其是位於現在雷亞爾 (Le Halles)一帶的墓園,屍體堆積如山,於是當時政府決定把屍體、骨骸遷移到郊外的採石場舊址(也就是現在的地下墓園所在地)。我記得在其他的資料中有看到,這些遷移的骨骸好像只保留頭骨以及一段大腿骨,參觀時可以看到的部份是經過整理的部份,其實在整齊堆放的骨骸後方都是雜亂的骨骸山堆。

光看介紹我自己就覺得很恐怖了,我想我應該是沒有勇氣參加這個地底之旅。不過我找到一些有勇氣參觀過的人分享出來的文章,我還是看看別人的介紹過過乾癮即可。

Les Catacombes de Paris 巴黎地下墓穴漫步

巴黎地下墓穴 Les Catacombe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